自然资源信息化

“一张图”建设研究

  • 时空数据图谱关键问题研究及其在“一张图”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诸云强;贾文珏;贾萍;杨杰;王曙;孙凯;李彦;

    时空数据不仅是科技创新研究与行业管理决策的基础,还是各类互联网位置公众服务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多源、分散、异构时空数据应用存在的问题,基于知识图谱理论方法,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下时空数据图谱发展的新理念,指出时空数据图谱是规范化、形式化描述时空数据及其全生命周期主要相关对象属性特征与关系的语义网络;对时空数据图谱的内涵与作用进行分析;建立基于通用知识图谱“节点-边”有向图模式及资源描述框架三元组的时空数据图谱表达模型;阐述了基于本体层和实例层的层次结构,基于概念对象属性、关系及其取值规则的本体构建,时空数据图谱实例抽取与对齐等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简称“一张图”)建设需求,提出构建“一张图”数据图谱、推进数据治理与整合、支撑数据精准发现与主动推送、数据自动溯源与准确使用、数据产品智能化计算生成、支撑智慧化应用决策等建议,对推动“一张图”的建设与应用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2025年04期 No.14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 “四个融合”要求下的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陈志远;吴洪涛;何杨洋;

    本文围绕自然资源管理“四个融合”(司局融合、部局融合、部门融合、部省融合)要求,系统分析了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数据孤岛”、业务壁垒、平台分散等核心问题,研究提出“业务融合牵引-数据融合奠基-平台整合支撑-场景融合赋能”四位一体的建设路径。在业务融合环节,通过重构土地、林草、矿产等多要素业务流程,建立“调查监测-规划编制-用途管制-保护修复”全生命周期协同机制;在数据融合环节,基于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构建全域“一套数”体系,结合空间码与知识图谱技术,实现多源数据实体化关联与冲突消解;在平台整合环节,通过算力算法复用、人工智能能力注入(如行业大模型)和低代码场景装配,打造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与智能决策于一体的统一平台;在场景融合目标下,以“内合-外拓-创新”为路径,推动跨部门要素保障场景建设,开发智能审批、动态监管等创新应用。本文立足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通过信息化建设的融合路径探索,服务自然资源机构的深度融合、职责的协同优化及业务的高效联动。

    2025年04期 No.148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前沿探索

  • 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新质生产力探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关国锋;许宏健;郎博宇;商莹;白昊铭;张春晖;

    自“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领域和新动能方面的表现,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的高速发展对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明晰了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综述自然资源卫星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市场培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与升级、拓展应用领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整合科技研发力量、开展制度规范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新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新质生产力的深入探究,以期为全国卫星遥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范例。

    2025年04期 No.148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人工智能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自然资源部门内部审计为例

    钱京晖;

    本文梳理了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归纳了当前人工智能(AI)的主要能力,结合自然资源部门内部审计的特点,提出AI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必要且可行。在分析内部审计应用场景基础上,提出AI赋能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整合通用大模型、自然资源行业大模型、法律法规知识库、审计知识库,构建内部审计AI专业能力,并以此为底座,研发智能化内部审计系统,与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常态化、无死角监督,提升内部审计质效,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创造,进而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同时,鉴于AI技术落地需要解决数据建模、数据抽取清洗、分析模型研制、与大模型交互等关键技术问题,以及面临信息安全、成果可靠性、人员技能不足、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挑战,本文提出本地化部署、循序渐进、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培训等实施策略。

    2025年04期 No.148 27-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技术探讨

  • 土地资源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研究

    陈慧玲;董洋洋;邵珊珊;戚知晨;吴长彬;周鑫鑫;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在自然资源监管中的广泛应用,塔基视频已成为常态化监管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土地利用监测、建设项目监管、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存在有效监控区域覆盖范围、视频与场景融合化程度、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以及智能化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江苏省土地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以及其他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规范,梳理了不同地区监控点布设、视频目标检测、视频空间定位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差异。基于此,以优化监控点布局、提升目标检测与过滤的准确性、实现基于单目相机的远距离空间定位技术为重点,对土地资源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架构、监控设备硬件、视频智能监控技术、系统功能等核心要点进行规范设计,以期促进全省土地资源视频监控信息化统筹建设,提升自然资源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水平。

    2025年04期 No.14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基于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技术框架研究

    闵春平;姚敏;赵岱虹;李治君;杨帆;涂强;吴豪;金明哲;

    为推进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现状普查工作,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数据采集分析及核查评估的智能技术应用亟须加强。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研究现状,尝试融合多源、多模态大数据技术,将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技术与知识图谱和图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了知识引导的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智能化调查框架。该框架分为大数据采集汇聚层、大数据存储管理层、智能解译层和应用层,有助于优化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流程,形成采矿损毁土地数据智能化采集更新机制,为盘活利用采矿废弃土地、分区分类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促进煤矸石和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No.148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大语言模型地质学知识测评与数据集构建

    柳顺政;柴新夏;周峰;王春宁;

    为评估大语言模型的多方面能力,相关学者已提出众多的测试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尽管涉及数十个学科的测试数据,但缺乏地质学领域数据,无法对大模型的地质学知识能力进行评估。本文以公开发布的高等院校地质学相关专业考试题为数据来源,构建了涵盖地质学领域8个学科、1007个单项选择题的测试数据集Geo-Eval。基于该数据集对6个国产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测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大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46.4%~65.4%,其地质学知识水平距离良好甚至专家级别还有较大差距;它们在地质学知识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表现不够理想,但其知识广度是相较人类领域专家的优势。此外,千亿级以上参数大模型的表现好于十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表现。本文通过构建Geo-Eval数据集,重点解决了地质学测试数据集缺少的问题,实现了大语言模型地质学知识能力的量化评估。

    2025年04期 No.14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自然资源业务数字化转型深圳实践——以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为例

    邢博涵;蒋鹏;郭晗;陈学业;

    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业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业务数字化转型工作实践,以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为切入点,提出自然资源全业务全链条数字化的工作思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业务数字化工作方法,构建了以“网办规则+五表一图”为核心的标准化实施路径,阐述了业务数字化中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线化的全过程实践经验。通过“1+1+N”制度体系与“通用规定-网办规则-五表一图”三级传导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法治要求向业务系统的精准渗透,全方位保障业务数字化中的法治标准落地。以“三视角+三方法 +四目标”实施框架开展业务事项分析,构建业务规则及数字化运行体系,建立业务数字化传导机制,促进业务数字化有效落地,为自然资源业务数字化转型实践工作提供范式参考。

    2025年04期 No.148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应用实践

  • 桂西南山地旅游资源空间特征与开发适宜性评价

    李彩茶;胡宝清;高春莲;张礼黎;黄思敏;

    合理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适宜的开发条件有利于增强旅游产业的规划与布局、区域旅游竞争力。本文运用最邻近指数、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桂西南山地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测度其开发适宜性。研究表明,桂西南山地旅游资源空间聚集效果显著,但整体分布不均,呈现多核心点状聚集的分布形态,形成明显的“一纵两横”空间格局;开发适宜性综合分值为1.377~6.927;高度适宜地和中度适宜地主要位于左、右江沿岸一带,低度适宜地分散布局,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地主要分布在桂西南西北部;桂西南旅游资源与旅游相关要素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一种不匹配、不协调的现象。

    2025年04期 No.148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 区块链与空间分析技术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应用

    刘峥;霍一心;程印乾;

    为达到《巴黎协定》的预期目标,气候行动数据信托(CAD Trust)集结了碳交易数据,并专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深度分析。数字技术,尤其是区块链,为碳市场交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性和透明性,进而建立了强大的市场信任。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相结合为碳排放自动核实提供了有效方法,促进了市场的高效运作;但碳市场仍面临双重计数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CAD Trust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帮助确定碳项目的地理位置重叠情况,从而减少双重计数的可能性。简而言之,区块链、智能合约和空间分析技术为碳市场打造了一个更公正、透明、高效的运作模式。

    2025年04期 No.148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