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慧玲;董洋洋;邵珊珊;戚知晨;吴长彬;周鑫鑫;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在自然资源监管中的广泛应用,塔基视频已成为常态化监管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土地利用监测、建设项目监管、生态环境变化评估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存在有效监控区域覆盖范围、视频与场景融合化程度、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以及智能化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江苏省土地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以及其他行业的视频监控系统规范,梳理了不同地区监控点布设、视频目标检测、视频空间定位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差异。基于此,以优化监控点布局、提升目标检测与过滤的准确性、实现基于单目相机的远距离空间定位技术为重点,对土地资源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架构、监控设备硬件、视频智能监控技术、系统功能等核心要点进行规范设计,以期促进全省土地资源视频监控信息化统筹建设,提升自然资源智能化实时动态监测水平。
2025年04期 No.148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 闵春平;姚敏;赵岱虹;李治君;杨帆;涂强;吴豪;金明哲;
为推进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现状普查工作,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数据采集分析及核查评估的智能技术应用亟须加强。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的研究现状,尝试融合多源、多模态大数据技术,将遥感图像智能解译技术与知识图谱和图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了知识引导的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状况智能化调查框架。该框架分为大数据采集汇聚层、大数据存储管理层、智能解译层和应用层,有助于优化采矿损毁土地状况调查流程,形成采矿损毁土地数据智能化采集更新机制,为盘活利用采矿废弃土地、分区分类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促进煤矸石和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No.148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柳顺政;柴新夏;周峰;王春宁;
为评估大语言模型的多方面能力,相关学者已提出众多的测试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尽管涉及数十个学科的测试数据,但缺乏地质学领域数据,无法对大模型的地质学知识能力进行评估。本文以公开发布的高等院校地质学相关专业考试题为数据来源,构建了涵盖地质学领域8个学科、1007个单项选择题的测试数据集Geo-Eval。基于该数据集对6个国产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测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大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46.4%~65.4%,其地质学知识水平距离良好甚至专家级别还有较大差距;它们在地质学知识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表现不够理想,但其知识广度是相较人类领域专家的优势。此外,千亿级以上参数大模型的表现好于十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表现。本文通过构建Geo-Eval数据集,重点解决了地质学测试数据集缺少的问题,实现了大语言模型地质学知识能力的量化评估。
2025年04期 No.148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邢博涵;蒋鹏;郭晗;陈学业;
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对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业务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本文结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业务数字化转型工作实践,以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为切入点,提出自然资源全业务全链条数字化的工作思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业务数字化工作方法,构建了以“网办规则+五表一图”为核心的标准化实施路径,阐述了业务数字化中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在线化的全过程实践经验。通过“1+1+N”制度体系与“通用规定-网办规则-五表一图”三级传导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法治要求向业务系统的精准渗透,全方位保障业务数字化中的法治标准落地。以“三视角+三方法 +四目标”实施框架开展业务事项分析,构建业务规则及数字化运行体系,建立业务数字化传导机制,促进业务数字化有效落地,为自然资源业务数字化转型实践工作提供范式参考。
2025年04期 No.148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